信息索引號 | 01404053X/2024-00104 | 生成日期 | 2024-01-15 | 公開日期 | 2024-01-15 |
文件編號 | 公開時限 | 長期公開 | 發布機構 | 江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
公開形式 | 網站、文件、政府公報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公開范圍 | 面向社會 |
有效期 | 長期 | 公開程序 | 部門編制,經辦公室審核后公開 | 體裁 | 報告 |
主題(一級) | 其他 | 主題(二級) | 其他 | 關鍵詞 | 總結,報告,行政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內容概述 | 2024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
市長 包 鳴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江陰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恢復進程中的矛盾問題,市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共江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實施“南征北戰、東西互搏”總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全力鞏固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態勢,中國式現代化江陰新實踐實現良好開局,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穩住大盤、強化保障,經濟運行穩中有升。高效運行穩增長專班,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兌付產業強市資金9.23億元,41家企業入圍中國“500強”四張榜單,新增上市企業2家、累計達61家,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8.29億元,實現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二十一連冠”。工業經濟穩健發展,預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超7000億元、增長4.5%以上。新增國家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家,高端裝備產業成為全市第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節能環保集成裝備產業集群獲評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江陰臨港化工園區通過省首批化工園區認定復核。獲評省優秀企業3家、省優秀企業家4人?,F代服務業提檔升級,預計完成規上營利性服務業營收190億元,長江港口綜合物流園區、石化物流園獲評省級“高質量發展集聚示范區”,高新區、雙良節能入選省兩業融合標桿引領典型試點。組織開展運河啤酒音樂節等系列促消費活動,忠義街區入圍省首批“江蘇味道”美食街區,江陰獲評首批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8%。成功舉辦第十八屆中國徐霞客國際旅游節?,F代農業穩步提質,完成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27.39億元,農村土地集中流轉率達81%,建成高標準農田2.36萬畝,標準化改造養殖池塘3963畝,農業機械化率、園區化率分別達96%、63%,完成農業總產值68億元,璜土鎮被認定為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一年來,我們蓄勢賦能、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優存量、拓增量、強變量三管齊下,產業結構持續調整,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7.5%。智改數轉深入推進,完成922家企業數字化診斷工作,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177家,創成無錫市級以上智能制造標桿282個,興澄特鋼成為全球特鋼行業首座“燈塔工廠”,2家企業入選“中國工業互聯網500強”,3家企業入圍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6個項目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江陰獲評省制造業智改數轉成效明顯地區。項目投入持續發力,成功召開第四屆江陰發展大會暨經貿洽談會,全年備案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8個,盛合晶微三維多芯片集成封裝、中信泰富利電五期等超百億元項目正式開工,長電微電子、弘元光能等項目加快建設,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0億元、增長4.1%,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占比達21%;貝卡爾特、安姆科等總部型外企持續增資擴股,全市新增外資項目67個,實際使用外資11億美元,3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重點外資項目;股權投資基金注冊243支、注冊規模達516.9億元。創新支撐不斷增強,深化“科創江陰”建設三年行動,“一灣一谷一區一港”創新格局加速形成,建成投用科創載體超80萬平方米,新增省級以上科創平臺25個,清華大學精密光電研發中心簽約落地;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2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365家,新增無錫市雛鷹、瞪羚、準獨角獸入庫企業367家,獲批國家、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0個;入選國家人才計劃11個,引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207個,新增高層次人才1450人、高技能人才8010人;新增省長質量獎企業1家,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24項。
一年來,我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持續迸發。“4+1”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靖江園區開啟新一輪跨江融合發展,霞客灣科學城組建2A+國資平臺、初步形成“功能區+國資公司”運營架構。市文商旅集團組建成立,鎮街國資統一監管持續加強,我市作為蘇南唯一地區入選全省國有資產清查利用工作試點。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功能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全面拓展,“企業開辦0.5天完成”覆蓋率達98%。獲批省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縣域示范建設試點,創新建立排污總量儲備保障新機制。工業園區升級改造縱深推進,編制完成“20+10”工業園區詳細規劃,出臺標準廠房建設管理等辦法,完成騰退整治產業用地1.4萬畝,形成千畝以上可用地塊2個。“雙聯雙提”工程有序推進,港口岸線資源加速整合優化,新開通遠洋、近洋航線各1條,新啟用對外開放碼頭1個,6號通用碼頭智慧化改建項目全面開工,江陰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78億噸、集裝箱運量76萬標箱,分別增長7.8%、17%,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正式獲批。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境外線下展會232場,獲評“省級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35個,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1570億元。預計完成對外直接投資超4億美元、位列全省同類城市第一,5家企業入圍省本土跨國企業50強。
一年來,我們內外兼修、建管并重,城鄉面貌提速煥新。完成第十三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整體規劃和青山未來社區、霞客灣科教孵化中心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及各類專項規劃。江陰高鐵站正式啟用,滬寧沿江高鐵開通運營,江陰全面步入“高鐵時代”。城際軌道交通S1線試運行,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右線貫通、南接線全面開工,滬武高速擴建工程先導段開工建設。大橋南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投用,長山大道一期快速化改造工程通車試運行,濱江路、錫澄路、新澄楊線一期等快速化改造工程順利推進。實體化運作城市更新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啟動35個城市更新單元建設,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個,江陰“生態未來城”項目入圍省首批EOD項目庫。城區“六縱六橫”道路品質提升工程全面推進,環城四路和毗陵路、延陵路展現新面貌,新建口袋公園15個,升級改造朝陽公園等老舊公園綠地7處。完成拆遷315.76萬平方米、攻堅拔點項目51個,建成安置房35萬平方米,全面解決安置房小區歷史遺留辦證問題。清理違建155萬平方米、違法戶外廣告和標識標牌4.3萬平方米,完成背街小巷品質提升改造21條、橋下空間利用提升18處,建成“席地而坐”示范區5個,新建垃圾分類“三定一督”小區115個。完成主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32臺,開通跨區域公交線路3條,新增城區停車泊位超2700個。城市智慧治理效能不斷提升,規劃建設數字治理、數字生活場景42個,建成村(社區)智慧社區試點35個,入選省智慧社區建設綜合試點。開展“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2200個自然村達到二類及以上標準。啟動54個村現代美麗農居建設,完成農村供水管網及戶表改造1.89萬戶,建成無錫市級以上特色田園鄉村7個、現代美麗農居先行示范點2個、省級綠美村莊5個、省首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鎮村15個、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1個。
一年來,我們精準治理、系統修復,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深入實施“雙碳”系列專項行動,創成國家級綠色標桿企業5家、省級綠色發展領軍企業3家。排查整治涉磷企業1245家、涉氟企業37家,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286家,建成長涇鎮印染集聚區一期工程。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完成整改4項、按時序推進整改3項,77件交辦信訪件全部銷號。實施重點行業整治等專項行動,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等治氣工程3763項,PM2.5平均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在全省排名持續提升;完成165項治水工程、162條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建成國家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1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繼續保持100%;建成“無廢城市”項目11個,完成359項土壤污染防治重點任務。環?;A設施不斷完善,新建污水主管網41公里,完成城區90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7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5個。深入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完成白屈港長江濕地保護小區建設,無錫市首艘漁政執法船“江盾號”交付使用,創成省“綠色港口”7個、“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1個。生態修復治理扎實推進,完成造林綠化5612畝,建成霞客灣生態濕地2平方公里,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27.8%。
一年來,我們固優補短、致力普惠,民生福祉有效增進。投放“蘇崗貸”16億元,發放富民創業貸款4025萬元,提供就業崗位6.85萬個,城鎮新增就業2.75萬人,扶持自主創業7950人。社保擴面新增3.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籌資標準穩步提高。首批投放的16個“鄉村振興·共富基金”項目收益率達6.3%,24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村均集體收入達300萬元、人均年村級可支配收入達1000元,江陰獲評省“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縣。預計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5%和5.1%。“一老一幼”工作扎實推進,“澄頤享”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累計提供助餐、上門援助等服務115萬人次,每千名老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達40.44張,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4個?;I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843套。教育集團總數增至26個、成員校達76所,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54%,順利通過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評估;澄西高中新校區、濱江科技城中學等建成投用,江南大學(江陰校區)一期主體結構全部封頂,華師大江陰實驗學校、南師大江陰實驗學校等項目有序推進。醫共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建成2家互聯網醫院、76個專家工作室及12個聯合病房,市中醫院創成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5分鐘醫保服務圈”實現鎮村兩級全覆蓋;市婦幼保健院改建等工程加快推進。新建、改建“殘疾人之家”3家。舉辦文化惠民活動3500余場、“書香江陰”閱讀活動4000余場、“村BA”等各類群眾體育賽事活動900余場,江陰健兒勇奪亞運會馬術項目中國首金。
一年來,我們筑好防線、守牢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安全生產監管持續強化,完善市鎮兩級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組建17個鎮街應急指揮所和9個行業領域13支應急隊伍,江蘇省沿江(江陰)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二期順利開工;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行動,排查治理“三類場所”1.15萬家,完成“九小場所”問題整改831條,關停退出深井鑄造企業9家,掛牌整治農村隱患道路22條,新建燃氣管線181公里,完成天然氣管閥更新25萬戶、瓶裝燃氣隱患灶具整改8.2萬戶、餐飲場所“瓶改管、瓶改電”3614戶,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亡人數繼續保持“雙下降”。“村(社區)—綜合網格—微網格—戶”工作體系不斷健全,“基層吹哨、部門報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機制全面推行。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不斷優化,信訪積案化解穩定率達85.5%。組織開展“八五”普法活動2050場。深入實施掃黑除惡、全民反詐等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群眾安全感和法治建設滿意度分別達99.5%、92.15%。
一年來,我們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171件人大代表建議、324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按期辦結,辦理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12345”熱線、市長信箱辦理群眾和企業訴求53萬件,“微幸福”民生工程辦結477件,人大代表投票決定的12項民生實事項目全部順利完成。深化“三轉一提”行動,繼續開展領導干部“學專業、懂產業”專題培訓,政府系統運用市場化思維、法治化方式、專業化手段推動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樹牢過緊日子思想,“三公”經費、一般性支出壓降10%。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從嚴從實抓好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同時,民族、宗教、外事、對臺事務、僑務、檔案史志、統計、審計、退役軍人事務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紅十字、關心下一代、對口支援等各項事業實現新進步。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中共江陰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駐澄單位,向所有參與、關心和支持江陰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經濟向好態勢還不穩固。經濟增長面臨需求不足、預期不穩等多重壓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還需加快,科技創新、項目投入、資源要素對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還不夠有力,部分行業和企業較為困難,財政收支處于緊平衡狀態。二是城市品質能級有待提升。重點片區開發進展不快,一些基礎設施配套相對滯后,城市精管善治機制還不完善,農村面貌提升尚不顯著,現有城市能級對項目、資金、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強。三是保障改善民生仍有短板。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供給還不均衡,群眾還有不少“急難愁盼”問題亟待解決,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等領域風險不容忽視。四是作風效能建設亟需加強。部分干部的思路理念、能力素質、擔當精神、服務效率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差距,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24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總書記擘畫“強富美高”新江蘇宏偉藍圖10周年,做好各項工作責任重大、意義重大。綜觀當前國內外形勢,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要看到宏觀政策的有利導向,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近期各級都作出了一系列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工作安排,明確了一系列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的工作部署,為我們爬坡過坎、戰勝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要看到機遇疊加的有利局面,“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在江陰交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高鐵、城際軌道通車運營,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相繼落地,為我們乘勢而上、跨越發展帶來了多重利好;我們更要看到自身發展的有利條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江陰的產業基礎更加雄厚、創新氛圍更加濃郁、企業經營更加穩健,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心更齊、勁更足、精力更集中,為我們攻堅突圍、重塑優勢筑牢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勠力同心,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大干新一年,勇當排頭兵,努力把政策和機遇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勝勢,就一定能開創江陰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
根據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持續深化“南征北戰、東西互搏”,錨定目標、奮發進取,扎扎實實、踏踏實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奮勇爭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縣域示范,建設自然山水與歷史人文交相輝映的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當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結合上級要求、綜合各方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穩中提質,實際使用外資9.5億美元,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省定范圍內。
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進一步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做強做優主導優勢產業,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全力做強實體經濟。引導企業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步伐,年內實現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爭創各級智能制造標桿200個以上。推動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規模、5個未來產業有序建鏈,加快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提檔升級生產性服務業,做強做優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樓宇經濟。大力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品牌經濟、直播經濟,推動海瀾飛馬水城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增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28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2.9萬畝、蔬菜基地5300畝;持續打響“江陰好”系列農產品品牌,開工建設“長江三鮮”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中心,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5%。
聚力擴大有效投入。瞄準“345”現代產業集群建設方向,綜合運用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精準招引一批龍頭型企業、節點型項目,年內招引落地超50億元項目3個、其中超百億元項目2個。落實重大項目專班服務,用好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不斷提升項目五率完成度,年內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5個,加快推進雙良新能源、盛合晶微二工廠等項目建設,確保風和醫療等項目竣工投產。鼓勵引導現有企業技改擴能和增資擴股,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和生產效益提升,年內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00個,完成技改投入100億元以上。
著力提升企業質態。支持大企業大集團整合優質資源、開展兼并重組,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成長為全球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的龍頭鏈主企業。充分發揮各級獎勵扶持政策效應,支持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推動新揚子造船等企業申報國家級單項冠軍,確保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累計達270家。構建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資源共享、供應鏈互通的新型產業協作生態,不斷提升抱團發展質效。積極把握資本市場政策機遇,鼓勵支持企業加快上市進程,新增上市公司3家以上,力爭實現科創板上市零的突破。
傾力強化要素保障。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各類惠企政策,全面落實創建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重點任務,加快各類獎補資金兌現撥付,常態化舉辦產業鏈“問道”活動,幫助企業解難題、增信心、添活力、快發展。大力推動工改與招商有機融合,有序推進“產業集群+特色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創新融資方式、項目供地方式,探索“工業上樓”,全年騰退盤活提升各類土地6800畝。深入開展金融服務民營經濟共建機制試點工作,加快構建滿足企業不同階段融資需求的服務體系,力爭新增信貸投放超500億元。高質量完成五經普各項任務,全面摸清經濟“家底”。
二、堅定不移建設科創江陰,進一步優化創新賦能新路徑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科創中心。
分類施策育主體。壯大創新企業“雁陣”,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超500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300家,新增無錫市雛鷹、瞪羚、準獨角獸入庫企業280家,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65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3%。深化“霞客之光”創新攻關計劃,做好企業技術需求發布和高??蒲谐晒麑?,年內開展產學研活動12場,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爭創全省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基地,推動本土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80項,力爭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1件。
聚焦重點強載體。深化“一灣一谷一區一港”建設,啟動青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提升霞客灣科學城綜合配套水平;加快高新區深業科技產業園、長三角(江陰)數字創新港三期、旌陽湖科創園等重大載體建設,年內建成投用科創載體80萬平方米。持續引育各類科創綜合體、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清華大學精密光電研發中心等平臺落地運行,提升長三角太陽能光伏技術創新中心、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中心等現有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質效,確保新增省級以上科創平臺15個。加快建設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各類專業孵化載體,培育無錫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1—2個。
精準供給優生態。推進全省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試點、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優化“暨陽英才”政策,加快形成江陰進入“高鐵時代”后的人才引、育、留、用新機制;主動對接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等高校開展人才合作交流,引導更多人才來澄留澄就業創業,全年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200個、大學生超1.6萬人。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引育高層次人才1300名、高技能人才6000名。著力解決好人才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需求,新建、改建人才公寓3500套。積極引進品牌技術轉移機構,推動技術轉移要素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00億元。強化科技金融支撐,建立健全覆蓋知識產權質押及證券化、融資租賃等方式的多元化金融供給體系,全年發放科技貸款突破6億元。
三、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區域發展新動能
聚焦國內國際雙循環,高水平融入新發展格局,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增創開放優勢,不斷為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實施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開“4+1”功能區建設,持續完善“功能區+鎮街”服務架構、“功能區+國資公司”運營架構,建立健全“雙招雙引”體制機制,做大做強國資平臺,著力構建高水平現代化功能區發展體系。推行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深化項目審批專班管家服務,實現重大項目策劃即入庫、拿地即開工、建成即投用,進一步打響“澄心辦·辦澄事”營商環境品牌。完善新一輪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市與鎮街園區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鞏固國企市場化改革三年行動成果,完成國有資產清查利用全省試點工作,全力提升國有資產盤活利用成效。進一步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
構筑開發開放優勢。對接五礦、廈門國貿等國資國企,全力推動合作項目落地。支持重點企業穩住國際市場份額、大力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新興市場,組織企業參與各類境外線下展會200場以上,穩步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比重。積極發揮中小微企業出口信保統保平臺作用,持續推動出口信用保險擴面降費,力爭承保規模超15億美元。充分釋放江陰港糧食、藥品、進境肉類口岸功能優勢,推進3個20萬噸級碼頭提檔升級,全年完成貨物吞吐量3.8億噸、集裝箱運量85萬標箱。助推貝德、紅柳、海瀾之家等企業高水平“走出去”,不斷拓展本土企業全球化布局。
融入區域一體發展。按照“一體化”“高質量”要求,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服務上海大都市圈、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堅持優勢互補、錯位競爭,完善發展規劃、產業布局,不斷提升城市對資金、項目、人才的吸引力。深入實施錫澄一體化戰略,加強與錫山區、惠山區的聯動發展,全力推進錫澄協同發展區科創園建設。健全錫常協同發展先行區戰略合作機制,小湖未來城完成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啟動首開區建設,加快打造高質量協同發展樣板區。積極推進澄張虞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在產業協同發展、交通互聯互通、環境共保聯治等方面開展跨區域合作。
提升園區發展質效。高新區要加快綺山湖科創谷建設,高效運營星河科創園、生物醫藥創新港、東久國際智造園等新建載體,引育優質科創項目60個以上,備案超百億元項目1個,實際使用外資3.2億美元。臨港開發區要加快氫能產業園、碳中和技術產業園等特色主題園區建設,推動臨港科技工業園、科創園二期建成投運,備案超百億元項目1個,實際使用外資3.8億美元。靖江園區要加快落實兩地新一輪合作發展協議,進一步理順園區體制機制,及時推進新管理機構的設立和運行,簽約超10億元項目2個,實際使用外資5000萬美元。江陰灌云工業園區要全力爭創省級特色園區。
四、堅定不移做優品質能級,進一步綻放現代城市新魅力
積極踐行城市發展新理念,緊扣群眾所需所盼,堅持規劃、建設、管理一體推進,打造更具特色、更高品質、更有溫度的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品質。加快構建內暢外聯、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確保城際軌道交通S1線通車運營,穩步推進江陰靖江長江隧道及其南接線、滬武高速擴建等工程建設,推動鹽泰錫常宜鐵路早日開工。有序推進錫澄路一期、新澄楊線一期等快速路網項目,開展長山大道二期、濱江路二期項目前期準備工作,長山大道一期、濱江路(城區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車。園博園主體工程全面完工,新建“江小澄”口袋公園5個,錫澄運河公園四期、科技館、美術館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用。積極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成拆遷180萬平方米,啟動建設安置房90萬平方米、建成60萬平方米。
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完成中心城區268平方公里城市更新體檢評估,探索制定市場化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實施方案。全市開展老舊小區改造8個。重點推進青山未來社區建設,啟動市工人文化宮、西橫河景觀提升、青山遺址公園等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中心城區、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周邊區域等35個已啟動城市更新單元建設,加快中山路、虹橋路等第二批干道街巷提升改造,確保江陰高鐵站北廣場、新西門橋、漕運博物館建成投用。加大公共基礎設施更新力度,新增城區停車泊位3000個以上,完成主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30臺。
提優城市管理效能。深化最干凈城市建設,扎實開展主城區精管善治專項整治,針對10個重點提升單元開展橋下空間、生活垃圾分類、管線標志樁等19個專項行動,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條,完成建筑物外立面清洗30萬平方米,拆除違建150萬平方米、違法廣告設施1萬平方米,打造“席地而坐”示范區5個。建立健全高鐵站及周邊區域綜合管理體制。加快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體系建設,全面推廣數字底座運用,新建綜合執法全流程數字化平臺,建設智慧社區試點50個以上。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完成15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實現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全覆蓋。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創建美麗農村路22公里,完成農村供水管網及戶表改造1.1萬戶、農村住房天然氣接管7000戶,新建、改建農村公廁30座。啟動新一輪50個村現代美麗農居建設,完成農房改善3000戶,建成現代美麗農居先行示范點1—2個,爭創無錫市級以上特色田園鄉村6個??v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改建工程100個,建成生態河道4條,創成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鎮村11個、綠美村莊示范村6個。
五、堅定不移改善環境質量,進一步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扎實開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縣域示范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擦亮江陰生態底色。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穩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工業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與應用,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5家,實施重點節能與循環經濟項目15個以上,創成秦望山產業園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實現年節能量5萬噸標煤,單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任務。全面開展連片式、區域性“散亂污”企業整治,加快4個印染集聚區建設。提速實施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加大港口岸電、新能源車輛等清潔能源推廣使用力度,完善綠色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讓綠色低碳成為社會新風尚。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推進3項中央環保督察反饋、1項省環保專項督察交辦問題整改。落實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持續開展鑄造、機械等重點行業廢氣專項整治,確保PM2.5平均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定向好。開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和長江干支流整治專項行動,深化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推進白屈港等重點整治工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確保新一輪36條環境綜合整治河道水質優Ⅲ比例達80%,1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繼續保持100%。全面實施“無廢城市”建設54項指標任務、34項工程項目,加快實現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全鏈條處置。
提高生態治理能力。堅決貫徹長江大保護戰略,完成長江十年禁漁快速響應機制建設省級改革任務,加快創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示范區。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新建污水主管網35公里,完成城區48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澄西污水處理廠四期、華士中心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市生物多樣性綜合觀測站,增殖放流暗紋東方鲀等魚類60萬尾。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開展霞客灣水系連通二期工程規劃設計,加快窯港口省級濕地公園建設,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林木覆蓋率穩定在25%以上。
六、堅定不移促進共同富裕,進一步共享改革發展新成果
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拓寬增收渠道。多措并舉穩就業、促創業,完善常態化援企穩崗幫扶機制,面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精準實施穩崗返還、“蘇崗貸”等政策,提供就業崗位6.2萬個,扶持成功自主創業3800人。堅持“調高、擴中、提低”,深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行動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開展新一輪經濟相對薄弱村幫扶工作,全面清查盤活集體資產,建立健全鎮村、村村聯合發展平臺和集體農業發展公司,“一村一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年內經營性收入超500萬元的村占比達45%以上。
完善民生保障。落實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3610”行動,深入開展全民參保擴面專項提升行動,完成社保擴面新增3萬人,穩步提升各類保障標準,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進一步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持續優化“一老一幼”服務,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澄頤享”養老服務提質擴面,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00戶;積極探索托幼一體化服務新模式,普惠托育機構鎮街覆蓋率達100%。扎實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保障工作,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000套。加快新一輪無錫市級4A、5A級“殘疾人之家”創建。抓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等工作,爭創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
提質公共服務。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實施集團化辦學,推動江陰市第一中學等創成高品質特色學校,完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機制;啟動建設南菁高中綺山湖校區,加快南菁實驗學校城西校區建設,確保江南大學(江陰校區)、華師大江陰實驗學校等建成投用。深化“健康江陰”建設十大行動,大力實施辦名院、建名科、增名醫“三名”戰略,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加快推進市婦幼保健院改建工程,確保市中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建成投用。組織開展市民文化節、“書香江陰”讀書節、全民健身節等品牌文體惠民活動,建成開放一批文體場館。
各位代表,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我們繼續征集遴選出15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本次人代會審議票決,對代表票選確定的項目和群眾反映集中的事項,我們將全面細化分解、精心組織實施,堅決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實辦好、辦出成效。
堅定不移統籌發展安全,進一步彰顯社會治理新成效
全面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風險防范化解能力,增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著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扎實推進道路交通、港口碼頭、?;?、冶金工貿、既有建筑、燃氣、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和新業態新領域隱患排查,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推動消防隱患長效治理,新建消防站2座。建設江陰交通運行監測調度中心,著力加強“兩客一危一貨”管理。強化燃氣本質安全,新建燃氣管線160公里,開展企業“灶管閥警”燃氣隱患清零行動,基本實現餐飲行業“無瓶化”。加強執法人員和專職安全員能力建設,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班組安全員、重點崗位員工4.8萬人次,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治理效能。
守牢風險防范底線。壓實糧食生產黨政同責,全力抓好糧食穩產保供。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健全事故災害防范應對體系,不斷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健全國資企業內控機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完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和擔保鏈風險,依法有效化解金融領域風險。強化地方債務風險管控,力爭實現政府性債務規模和債務率雙下降。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五社聯動”治理模式實踐,推廣“善治家園”等社區治理品牌,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強社會穩定風險綜合研判,推進市、鎮、村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建設,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扎實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合理合法訴求。持續開展“八五”普法工作。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經濟犯罪等違法犯罪行為,更高水平建設平安江陰、法治江陰。
全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將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忠誠干凈擔當的實際行動,努力交出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不負使命的優異答卷。
持之以恒強化政治擔當。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高效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堅決抓好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把講政治的要求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守住意識形態主陣地。
持之以恒強化依法行政。健全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法定程序,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強化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監督,確保政府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認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加大政務公開力度,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充分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
持之以恒強化真抓實干。始終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確保各項既定目標和出臺政策落地見效。增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勇于直面問題,善于解決問題,不斷推動發展創新突破、提質增效。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推動政策向民生聚焦、資源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以政府的“辛苦指數”贏得群眾的“滿意指數”。
持之以恒強化廉政建設。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著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習慣過緊日子,勤儉辦一切事業,持續壓降一般性、非剛性支出,不斷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監管,從嚴整肅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任重千鈞,唯有實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共江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在新征程上共同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縣域示范建設新篇章!
專用名詞注釋
1.“燈塔工廠”(P3):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具有榜樣意義的“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
2.“4+1”功能區(P4):“4”即高新區、臨港經濟開發區、霞客灣科學城、澄東南智造區,“1”即江陰—靖江工業園區。
3.“雙聯雙提”工程(P4):推進多式聯運、多港聯動,著力提升物流供應鏈驅動力、提高城市產業鏈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物流樞紐示范城市。
4.城區“六縱六橫”道路(P5):“六縱”即梅園路、中山路、虹橋路、花山路、大橋路、黃山路,“六橫”即芙蓉大道、毗陵路、人民路、延陵路、澄江路、濱江路。
5.“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項整治(P5):在全市建成區外行政村(社區)開展全覆蓋拉網式環境衛生集中清理整治,清理各類垃圾、清理違建亂放、清理家河家塘,治理農村廁所、治理農村污水、治理農田風貌。
6.“15分鐘醫保服務圈”(P7):以居民居住區為中心,步行15分鐘所及范圍內可辦理醫保相關業務。
7.“三類場所”(P8):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的“三合一”場所、群租房、“廠中廠”。
8.“九小場所”(P8):小學?;蛴變簣@、小醫院、小商場、小餐飲場所、小旅館、小歌舞娛樂場所、小網吧、小美容洗浴場所、小生產加工類企業等九類不屬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人員密集場所。
9.“工業上樓”(P14):讓企業在高層樓房中進行工業生產的產業新空間模式。
10.“雙招雙引”(P15):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11.數字底座(P19):服務于信息化軟硬件平臺的基礎設施,包括云、網、數等共性能力,基于統一的數據底座,能有效實現集約建設,打破數據孤島、促進數據共享、保障數據安全。
12.穩崗返還(P21):政府為了穩定就業崗位、鼓勵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而對企業發放的補貼,主要用于職工生活補助、技能提升培訓等支出。
13.“3610”行動(P21):圍繞3類群體(政策認定的低收入群體、專項救助幫扶的困難群體、其他重點關注群體),落實6個機制(主動發現機制、監測預警機制、分類施策機制、統管聯辦機制、動態更新機制、巡訪關愛機制),實施10項工程(兜底保障工程、醫療救助工程、圓夢助學工程、溫暖安居工程、就業促進工程、法護平安工程、扶老助殘工程、急難紓困工程、社會共助工程、服務優享工程)。
14.“灶管閥警”(P22):灶具、金屬軟管、自閉減壓閥、報警器。
15.“五社聯動”(P23):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一種聯動機制。